Type: Studies
Column Mode: Horizontal
Column Mode: Vertical
Enable Facebook Plugin: No
Banner Photo / Video: Video
Video 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O011bRKU8c

這故事來自「雨遮重生」創辦人甘維俊先生(Joseph)。

Joe banner CN 01 1290

創業的初衷:分享技藝

訪問一開始,Joseph 就強調:「雨遮重生並唔係一個商業項目,直至現在也不是為了賺錢而設立的,但呢個項目一直運作至今,維持了一群活潑的中高齡人士。」

退休之後,大家都在想要做些什麼。Joseph 也是一樣,退休前一直在商界工作多年,偶然接觸到雨傘維修的技術,很快就對這個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,於是決心努力學習這門手藝。到了六十四歲的時候,成立了「雨遮重生」。

學懂修理雨傘的技術之後,Joseph 很想把知識分享出去。剛好,有朋友贊助免費場地給他舉辦第一次工作坊,並得到十位朋友支持,反應理想。這次的嘗試令Joseph獲得很大的成功感。「Jo師傅教整遮」這件事很快傳播開去,很快有社企認同其理念,邀請Joseph去舉辦工作坊。有時講座會提供幾百元的導師費,他没有即時花掉,而是決定把費用投資到「雨遮重生」中,買器材和工具來改善教學的體驗,增加課堂上試驗的機會,令參加者可以親手嘗試修理雨傘。由二零一六年開始舉行工作坊,現在已經過了四年。

導師費為主要收入

Joe banner CN 02

「雨遮重生」的主要收入來自活動的收費,例如NGO 和社企一般都會預留活動的開支,支付導師的費用。「雨遮重生」經營了三、四年之後,獲得愈來愈多的人認識,開始有一些大企業會邀請他們去舉辦工作坊作為員工培訓的項目,亦可收取一定的費用。「雨遮重生」目前的導師費已經是剛創立的時候的十多倍。

雖然如此,Joseph仍没有忘記自己的定位,他繼續積極做推廣及教育的工作,遇上對維修雨傘很有興趣的參加者,不會吝嗇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教授。

著重培養導師是「雨遮重生」的另一個目標,發展到現在已有大約十名活躍的助教。每一次工作坊大約會有20至50人參與,幫忙的助教亦有一至五名不等。助教有一部分是退休人士,有一部分是在職人士,有在職的助教甚至會因為想教工作坊而請假。

為了方便溝通,Joseph 和助教設立電話交流群組,也利用了網上的程式分配工作,像線上行事曆。Joseph 坦言一開始也不懂應用這些新科技,幸好吸納回來的年輕助教教導大家使用,現在覺得活用這些新科技,令溝通方便了很多。

「雨遮重生」很著重工作坊的教學質素,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教授參加者學懂最多的技巧,於是Joseph鑽研工作坊的程序安排和演練的技巧,務求在三個小時內教授二十多個維修雨傘的方法。為了保持教學的效率,他們要求舉辦方要找到一班最少20個參加者,和提供最少三小時的時間,才會接受邀請。

工作坊的教授模式也一直在改善。最初用一張圓枱,由導師示範,參加者圍在一旁觀察。後來研究活用投影和用手機直播的方法,讓參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維修的過程,提高工作坊的效率。這些舉行工作坊的方法都是Joseph邊做邊學發展出來的。

一直以來,Joseph 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去購買工作坊的用具,目前工作坊的資源,例如是工具和人手方面,可以足夠應付120名參加者同時參與。將來,他希望可以進行一次「千人維修雨傘工作坊」,打破健力士紀錄。

創業的好處:拓展人際網絡

Joe banner CN 03

Joseph認為成立「雨遮重生」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和好處。工作坊對他而言不是一個賺取收入的地方,而是一個寄托。發展好這一個事業,讓他得到很大的成功感,因為這個事業是他親手創辦,亦十分成功。在過程中,他亦有更多機會結識更多人,人際網絡得以擴大。

 

網址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oewtkam/

 

文: Rena Lau

攝影及設計: Jenny Ma